雷軍建議:運用智慧技術幫助老年人更好融入數字生活

發佈日期

3月4日上午訊息,全國人大代表、小米董事長雷軍今日公佈了兩會建議,涉及推動我國智慧製造發展、運用智慧技術幫助老年人更好融入數字生活、加強數字化賦能縣域醫防融合發展三個方面。

在智慧製造方面,我國智慧製造當前還處在從“有沒有”逐步轉向“好不好”的發展階段,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問題仍然存在。

雷軍建議,營造有規劃可預期的巨集觀政策環境;推動產學研協同研發,組建創新聯合體,夯實智慧製造裝備及關鍵部件的基礎研發能力;持續培育智慧製造服務平臺,力爭在工業軟體、智慧製造系統方面取得更大突破;透過引進來、培養好、促轉型等方式,加速填補智慧製造人才缺口。

在老年人數字生活方面,截止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人,60歲及以上網民佔比僅11.2%。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仍有許多老年人在使用“健康碼”等基礎智慧應用時遇到了困難,我國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亟待解決。

雷軍建議,推動老年人數字化服務儘快納入國家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指導建立智慧技術適老化標準體系;推動智慧技術適老場景與新興業態融合發展;引導和鼓勵全社會共同助力智慧技術適老的宣傳推廣。

在縣域醫療體系方面,此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反映出當前縣域基層醫療體系仍有提升空間,如數字化資訊化程度有待加強,預警排程效率可進一步提高,醫療資源亟需均衡分佈。

雷軍建議,推動縣域醫防資料互聯共享,爭取實現全覆蓋;鼓勵運用前沿數字技術,加強醫療資料分析與應用;強化縣域醫療資訊化投入及人才建設。 

以下為雷軍建議全文:

關於進一步推動我國智慧製造發展的建議

當前,智慧製造已成為做大做強做優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突破口,是推動 我國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根據《2020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為110.84,排在美國(168.71)、德國(125.65)、日本(117.16)之後,處在第三陣列首位,與世界製造強國的相對差 距呈逐漸縮小趨勢。

“十三五”時期,我國始終堅持將智慧製造作為主攻方向,釋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檔案,例如《智慧製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智慧製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國家智慧製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8年版)》 等,在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建設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和顯著成績。

《智慧製造發展指數報告(2020)》顯示,經評估全國12000多家制造企業,有75%的企業已開始部署智慧製造,但只有14%邁向了數字化階段,只有6% 呈現出明顯的網路化特徵。可以看出,我國智慧製造當前還處在從“有沒有”逐步轉向“好不好”的發展階段,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問題仍然存在。“十四五” 時期,我國製造業必須繼續堅持走提質增效、轉型升級之路,聚焦基礎研發能力,增強網路資訊化建設,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加速推 進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轉變。

因此,我建議:

一、營造有規劃可預期的巨集觀政策環境,引導龍頭企業更好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智慧製造投入大、週期長、風險高,製造企業或意願不強、或能力不足。針對這一點,建議有關部門繼續提供長期穩定、有規劃、可預期的巨集觀政策環境,在裝備更新換代、自主創新研發、製造系統搭建等方面進一步發揮政策的槓桿作用,為企業轉型升級注入動力。同時,充分激發龍頭企業示範帶動作用,一方面發揮龍頭企業產業鏈協同能力,支援龍頭企業率先探索、率先突破,將成功經驗和模式在行業內進行推廣;另一方面鼓勵龍頭企業從最基礎的環節做起,紮實推進、穩步提升,不能“急功近利”,不可“拔苗助長”,不搞“面子工程”,確保我 國智慧製造健康有序發展。

二、推動產學研協同研發,組建創新聯合體,夯實智慧製造裝備及關鍵部件的基礎研發能力。國內智慧製造起步較晚,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對外依存度較  大,整體研發能力仍有較大提升空間。針對這一點,建議國家制定政策加速推動建立龍頭企業、科研院所、一流高校協同研發機制,組建創新聯合體,重點研發 高效能的新型感測器、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等關鍵智慧部件,實現核心關鍵技 術突破和掌握;加速智慧製造標準體系框架落地,規範智慧裝備技術要求,注重 軟硬體一體化協同發展,實施智慧工廠標準化、模組化建設,實現高效、柔性生 產;完善首臺、首套、首批的鼓勵政策,尤其持續支援製造產線及系統的研發、 升級與擴充。

三、持續培育智慧製造服務平臺,力爭在工業軟體、智慧製造系統方面取得更大突破。製造裝備型別繁多、系統龐雜,互聯互通難度大、成本高,雖然已有 較大改善,但“資料孤島”仍較為普遍。針對這一點,建議以國家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聯合培育形成一批有實力有影響力的智慧製造服務平臺,破除裝備與系 統之間的資料壁壘,提供集資料採集、資料處理、資料分析為一體的智慧製造數 據中心解決方案;加大工業軟體研發投入,扭轉智慧製造“大腦”受制於人的被 動局面,同時研發若干可供選擇的智慧製造系統解決方案,加快數字化網路化智 能化轉型步伐。

四、透過引進來、培養好、促轉型等方式,加速填補智慧製造人才缺口。智慧製造發展速度快、橫跨領域廣,對人才綜合能力要求很高,當前及今後一段時 間智慧製造人才缺口巨大。針對這一點,建議國家支援企業加大國際智慧製造人才引進,推動產學研互動融合,架設高校院所與製造企業之間的人才橋樑,引導 高水平人才雙向流動;支援更多國內高校開設智慧製造工程專業,實現常態化體 系化人才培養,增加人才供給數量;鼓勵國內高校聯合龍頭企業舉辦智慧製造專 項培訓課程,推動現有製造工程人才、資訊科技人才補足技能短板,暢通人才轉 型發展渠道。

關於運用智慧技術幫助老年人更好融入數字生活的建議

據預測,“十四五”期間,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將以每年超過1000萬的速度快速增長,到2025年60歲及以上人口或將突破3億。第47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人,60歲及以上網民佔比僅11.2%。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仍有許多老年人在使用“健康碼”等基礎智慧應用時遇到了困難,我國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亟待 解決。同時,網際網路智慧技術對日常生活的滲透程度日益提高,呈現全場景應用 及快速迭代特徵,加劇了老年人融入數字生活的困難與挑戰。老年人運用智慧技 術融入數字社會,是關係到未來社會運轉治理、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全面提升智慧技術、產品與服務的適老性已成社會熱點和行業共識。

近年來,我國老齡事業改革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進入了視窗期,國家實施的 “網際網路+養老”行動,在智慧應用適老化領域持續取得進展,為應對老齡社會 積累了經驗。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慧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工信部等部門也對智慧技術和智慧應用適老化作出了具體 工作部署,將進一步緩解老年人運用智慧技術的困難。在此過程中,應進一步加 強頂層設計,強化標準建設和應用推廣。

因此,我建議:

一、推動老年人數字化服務儘快納入國家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建議有關部 門制定技術適老化的中長期目標規劃,明確重點建設方向和發展階段,加大配套 資金投入,推動各級公共數字平臺及服務體系率先完成適老化改造。優先解決老 人網上預約、交通出行、智慧掃碼等涉老高頻服務事項,推動老年人生活應用場 景的適老化開發全面落地。鼓勵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重點引導老年人智慧應用高 頻領域相關企業積極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同時,健全法律法規,做好老年人資料 安全和隱私保護工作。

二、指導建立智慧技術適老化標準體系。目前,我國尚未建立智慧技術適老 化標準體系,同類產品適老程度參差不齊,軟硬體產品適老化改造不同步、不匹 配,嚴重影響老年人對智慧產品的使用體驗。建議有關部門制定智慧技術適老標 準的總體要求,政府、企業和社會團體群策群力,共同建立專項標準體系。

三、推動智慧技術適老場景與新興業態融合發展。引導技術適老與智慧家  居、智慧社群、智慧出行、智慧醫療等新興業態融合發展,以產業引導為抓手, 牽引智慧技術適老化的應用推廣。例如,加強老年人智慧家居資料與智慧社群數 據的聯動,充分運用人工智慧物聯網技術,快速響應主動需求,及時準確識別被 動需求(例如,摔倒、火災、煤氣洩漏等),提升社群老年人幫扶服務的統籌與管理能力。

四、引導和鼓勵全社會共同助力智慧技術適老的宣傳推廣。智慧技術、產品 和服務的適老化發展,既能提高老年人數字生活體驗,又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關 鍵舉措,還有助於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深入開展。建議在技術適老建設過程 中,加大全社會的宣傳力度,鼓勵企業和公益團體有針對性地開發學習教程;鼓 勵社群、村(居)委會、老年大學、老年協會等為老年人使用智慧化產品提供培 訓和輔導;對在智慧技術適老化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在 加強智慧技術建設和應用的同時,還要保留各項傳統服務手段和方式,做好老年 人兜底保障工作。

關於加強數字化賦能縣域醫防融合發展的建議

“十三五”時期是全力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和不斷完善縣域醫療體系的重要時 期,國家大力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在縣域層面形成了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 分工協作機制,構建了三級聯動的縣域醫療服務體系。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 發了《關於推動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在縣域組建醫療 共同體,逐步實現區域內醫療資源共享。2019年,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 局又印發了《關於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的通知》,進一步提高了 縣域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有效推動了縣域醫防融合發展建設。

目前,全國84%的縣級醫院已經達到二級以上的醫院水平,縣域醫療共同體已達到3346個,醫療共同體建設和縣域綜合醫改取得了突出成效。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後,全國縣級醫院承擔了艱鉅的工作任務,築起了阻擊病毒、守護健康的鋼鐵長城。同時,此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也反映出當前縣域基層醫療體系仍有提升空間,如數字化資訊化程度有待加強,預警排程效率可進一步提高,醫 療資源亟需均衡分佈。在後疫情時代,加強數字化手段的運用,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切實推動醫防融合發展,已成為衛生健康領域的時代新課題。

因此,我建議:

一、推動縣域醫防資料互聯共享,爭取實現全覆蓋。當前,各區域基層醫療 發展較為不均衡,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縣級醫院、縣級疾控機構等縣域醫療 衛生單元尚未完全實現醫防、醫衛、醫健、醫養資料的互聯和融合。建議以衛健 部門為主導,聯合各相關部委,加快縣域醫防的數字化、網路化建設,尤其在縣 鄉村一體化的緊密型醫療共同體、醫防融合、多點觸發疾病監測等方向強化資料 的互聯共享,實現醫療資源更高效、更迅捷地響應和配置。

二、鼓勵運用前沿數字技術,加強醫療資料分析與應用。全國龐大醫療資料 資源未得到充分挖掘,醫療資料價值也未得到完全體現。建議國家推動相關政策 意見落地見效,在有力保障個人隱私的前提下,運用大資料技術、人工智慧、雲端計算等數字技術實現對醫療資料的快速處理和有效判斷。在個人層面,建立個人 全生命週期健康檔案,實現醫療服務多時異地的連續性,避免重複問診,使得優 質醫療資源實現分散式的高效覆蓋。在科研層面,透過海量資料分析,提高疾病 診斷與預測的準確率,支撐重大醫療課題實現突破。在社會層面,幫助評估公眾 健康服務落地效果,不斷最佳化疾病預防幹預措施,增強重大疾病綜合防控能力。

三、強化縣域醫療資訊化投入及人才建設。在總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經 驗的基礎上,增強數字化賦能疫情防控水平,不斷強化縣域醫療數字化建設,做 到“全國一盤棋”,實現“覆蓋到縣、追蹤到人、資料上雲”。目前,衛生健康信  息化建設資金在縣級層面觸達率不足,專項建設資金投入偏低,與實際需求存在 一定差距。同時,縣域資訊化人才仍有較大空缺。建議加大縣域專項資金投入, 全面推進縣域醫防資訊化建設;推動縣域資訊化人才建設,建立和完善激勵機  制,引導資訊化人才下沉,助力縣域醫療發展。

最新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