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十三機兵防衛圈》這就是遊戲敘事登峰造極模樣

發佈日期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碎碎念工坊”,歡迎各位加個關注,解鎖更多隱藏內容~(不定期白嫖抽獎)也可以關注我們的B站頻道,說不定你就愛上了呢?戳→https://space.bilibili.com/43995149

  文/鯨心

  (注:本文為《十三機兵防衛圈》的敘事手法解讀及涉及的相關科幻作品考究,內容除《十三機兵防衛圈》的劇情相關外,還涉及《死亡擱淺》的完全劇透,考慮到任何一句話或一幀截圖都有可能影響兩

  群像敘事作品的巔峰

  在《十三機兵防衛圈》(以下簡稱《十三機兵》)登陸NS平臺後,我又一次通關了這部香草社的AVG神作。距離遊戲最初發售已經過了兩年,時至今日才做出這篇評測是因為拖延症的我發現,如果再不寫一篇玩後感,那麼下次想蹭到熱點可能就得等到它登陸PC的那一天了(大實話)。

  《十三機兵》幾乎將所有的敘事手段用了個遍,運用此類敘事手法的作品通常會將視角固定,以便觀看者能在混亂的時間線中理清事件的全貌。但《十三機兵》採用了極其大膽的多視角敘述方式,不僅將敘事分為使用機兵作戰的“崩壞篇”和十三位主角故事構成的“追憶篇”,更是把十三位主角放在5個不同的時空,再讓他們因屢次的時間跳躍而產生無數交集。

  在初入遊戲時,我一度認為這樣雜亂的敘事會對劇情的解讀造成一定影響。但實際上卻不是這樣,與一般AVG遊戲採用的網狀敘事不同,玩家不是在打通一條線後再透過反覆試錯進入另一條線,《十三機兵》採用的敘述方式更像是螺旋狀的階梯,每當一名角色的故事進行到一個階段時,就必須透過推動其他角色的進度來解鎖新的故事。

  這種“假開放真線性”的模式既能留給玩家選擇餘地,又能將懸念保留至最後一刻。

  說到遊戲中為玩家所設定的懸念,在文學作品中,敘述性詭計常常被應用於身份識別與時空錯亂,身份識別通常出現在最後一幕,將真兇定位在一個看似絕對不可能出現的身份上,或是讓觀眾對主角的身份造成混淆,小島秀夫在《死亡擱淺》裡就運用了這樣的技巧——每次在山姆與BB連線的時候,克利福德·昂格爾都會出現,讓玩家陷入錯誤的判斷。甚至在與昂格爾的三場戰鬥中,反覆強調昂格爾爭搶的是山姆攜帶的BB。直到最後一刻,父子才終於在走馬燈的回憶裡完成傳承,自始自終,觀眾始終被小島秀夫所製造的身份煙霧彈所迷惑。

  克利福德·昂格爾、BB、山姆三個角色的身份設定因無數次的插敘而被混淆

  時空錯亂就是在《十三機兵》裡運用的敘述性詭計.首先便是2188年與五個年代的割裂感,讓玩家誤認為2188年是故事的終點,但實際2188年才是故事的起點,當“未來”被包裝成“過去”,時間的錯亂就是遊戲的第一層詭計,而最令人拍案叫絕的是“空間”被作者包裝成“時間”,並製造時空跳躍的假象,玩家會被這樣眼花繚亂的操作所迷惑,從而忽略這些人真正所處的位置。

  2188年的十三人身份會讓在一開始讓人誤認為這才是真正的未來

首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共5頁
提示:支援鍵盤“← →”鍵翻頁
0

相關攻略文章

最新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