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沉迷遊戲的未成年人,和他們“穩中向好”的明天

發佈日期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未成年人遊戲沉迷的問題已經被“官宣”解決了。

  事情是這樣的。11月22日,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中國遊戲產業研究院聯合伽馬資料共同釋出了《2022中國遊戲產業未成年人保護進展報告》,其中就給出了這個聽上去非常誇張的結論;

  而當你仔細閱讀《報告》中的內容,你會發現,從官方給出的資料上來看,有75%以上的未成年人每週遊戲時間在三小時以內,而各大遊戲廠商未成年使用者的消費佔比較去年幾乎都驟降了九成——這些事實看起來確實指向未成年人已經脫離“沉迷”範疇的事實。

遊俠網1

圖源伽馬資料

  這種資料上的強烈變化很顯然要歸功於去年開始實行的防沉迷新規。

  2021年8月30日,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這份通知被認為是“史上最嚴格”的防沉迷政策——未成年人只被允許在週五、六、日和法定節假日的20點至21點遊玩網路遊戲。

遊俠網2

  我曾在《被嘲笑的未成年人和他們18歲前的“三小時”》中討論過這一政策帶來的影響。《通知》直接導致未成年人幾乎從任何需要聯網的遊戲(尤其是流行的競技遊戲)中被除名,也讓未成年電競選手面臨迫在眉睫的危機。

  15個月後,我們終於看到了政策的實際效果。

  《報告》資料詳實、分析合理,從各個角度分析了《通知》所帶來的正面影響(未成年人確實正在遠離網路遊戲),列舉了各大廠商在未成年防沉迷領域的努力(比如技術日漸純熟的人臉識別),指出了目前仍然存在的問題(“防沉迷解除”和賬號買賣的黑灰產業鏈),給出了未來政策應當完善的方向(開發適用於主機、單機遊戲的監管體系)——在這些文字中,你能夠感受到有很多工作正在被穩步推進。

遊俠網3

  不希望孩子沉迷遊戲的家長、被投訴和退款搞得不厭其煩的遊戲企業,以及依然在某種程度上具有“電子遊戲是精神鴉片”指導思想的政策制定者們一年半的努力收穫了巨大的成效,你彷彿能看到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讓未成年人遠離網路遊戲,很多時候確實是好事。

  一方面是,近年來未成年人用大人的手機玩遊戲、順手用大人的銀行卡充值的事情屢見不鮮。B站Up主“小師丈”收集了大量“熊孩子亂花錢”的新聞影片(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網路遊戲相關),在其中你能看到許多這樣的案例。

遊俠網4

  而由於國內的法律在責任認定時首先忽略了第三方平臺(例如微信支付寶)的責任,其次舉證“這筆消費是由未成年完成的”的責任全部在家長一側,這讓“退款”這一問題變得非常複雜。

  一些大廠會為此專門設立一筆資金用於處理退款(比如騰訊),一些會在運營“未成年人守護團隊”上花費很多心思(比如網易),但是總的來說這種事情總是會帶來許多意料之外的麻煩。

遊俠網5

圖源伽馬資料

  在法律法規完善進步之前,用限制未成年人遊戲的方式減少甚至杜絕這些糾紛可能是一種相對簡單高效的方式。

  另一方面是,缺少判斷能力的未成年人(尤其是小女孩)很容易在網路遊戲中遭遇危險。

  2019年8月,我的前同事們將自己包裝成一名13歲的少女進入了數款兒童向的網路遊戲,短短一週時間就遭受到了難以想象數量的性騷擾。

遊俠網6

圖源《一個13歲的女孩會在遊戲裡遇到多少性騷擾?》

  這些性捕食者在本為小孩設計(至少初衷是這樣)的遊戲中試圖透過贈送付費道具換取未成年女孩(甚至男孩)叫他們“主人”、“爸爸”,誘導她們拍攝裸照,甚至讓她們開著影片用桌角摩擦自己的下體——童話包裝下的汙言穢語令人不堪入目。

  儘管在多次曝光後大多數此類遊戲取消了世界頻道和聊天室,但是網路性騷擾的潛在危險依然存在於電子遊戲中。讓未成年人遠離網路遊戲,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簡單而高效的保護。

首頁 1 2 3 下一頁 共3頁
提示:支援鍵盤“← →”鍵翻頁
0

最新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