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領袖:國家衝突》完整遊戲攻略

發佈日期

基本操作

1、按住空格鍵可以顯示敵我單位。

2、按住空格鍵的同時,拖拽滑鼠,可以改變視角。

3、按住delete或是pagedown,可以旋轉視角。

4、滑鼠滾輪可以拉近或是拉遠目標。

5、雙擊一個單位,將選擇同類所有單位:如運兵車和裝甲運兵車為一類。還有坦克類、戰鬥機類、轟炸機類、火炮類等。

6、按住ctr再用滑鼠點選某個單位,將選擇當前螢幕中的同類單位。

單位介紹

一、普通單位:

陸軍、空軍、海軍、飛彈(含原子彈)

1、陸軍:

分為步兵類、坦克、反坦克炮(或是坦克殲擊車)、防空車輛、火炮(或是自行火炮)、偵察車、運輸車(或是補給車)、飛機類。

(1)步槍兵很便宜,攻擊力不行,但大多數戰鬥能用的到,可以維持戰線,是個價廉物美的單位。主要用來消耗或吸引敵軍火力。在手動操作中,很少用作火力輸出的單位。

(2)、高射機槍除了防空,打步兵也是不錯的選擇,最主要是彈藥充足。只是當心它的裝甲太薄,步兵貼身後用2~3顆手榴彈就可以報銷它.

(3)、傘兵在戰鬥中的作用不大,只是騷擾作用。

(4)、突擊隊、遊騎兵等使用衝鋒槍,射程短於步槍和機槍,彈藥消耗也太快,但火力兇猛。

(5)、鼠式坦克皮厚加上火力猛,就是耗油太快。速度也慢。一般等出鼠式坦克時,遊戲已經到了中後期,

(6)、德國早期坦克裝備的是兩挺機槍,如果不是彈藥消耗很快(大約可以持續3分鐘的火力),倒也是壓制步兵的利器之一。

(7)、迫擊炮是典型的步兵攜帶的壓制火力兵器。早期出不了榴彈炮就靠它了。缺點是移動速度奇慢。解決的辦法是用運兵車。

(奇怪的是單兵就可以攜帶100~120發迫擊炮炮彈。)

(8)、裝甲運兵車運輸9人,普通運兵卡車運輸11人。未能發現裝甲運兵車的攻擊能力。

2、空軍:

分為戰鬥機、俯衝轟炸機、水平轟炸機、運輸機。

建造條件:機場和飛機制造廠。有些機種需要相關科技。需要2~3回合建造一架。

3、海軍:

依次為戰列艦、巡洋艦、航空母艦、驅逐艦、潛艇、運輸艦。

建造條件:港口和船舶製造廠,無需科技,2~3回合一艘。

4、飛彈(含原子彈):

均為消耗性武器,可以攻擊敵方一個省份,操作類似戰略轟炸,用來殺傷部隊,摧毀軍事建築。投彈在戰略地圖上有一定距離範圍限制,可能是四格。

分頁符

二、特殊單位:

領袖、將軍、特工

1、領袖可以提高所處省份的民眾支援率。即使該省稅收100%,其民忠(政府威望)還是上升的,直到上限200。

2、將軍可以提高士氣,有範圍限制。在即時戰鬥中可以指定一些部隊為將軍所領導。通常單位升到5級可以出將軍。出現將軍也帶有一些運氣。

3、特工:

在本國時,可以追捕並槍決敵對國特工(在同一省份)。值得注意的是低階別的特工追捕敵對國的高階別的特工時,有很大的機率被對方殺掉。

不在本國時,可以偵查情報、竊取科技、煽動暴亂、炸燬軍事設施。

如偵查成功後,可以雙擊開啟該省份的介面,得到詳細資訊。

任務一旦失敗,特工即被槍決。

執行任務成功後,可以獲得經驗。經驗越高的特工,任務成功率越大。

戰略

1、科技:

只要投入相應資金數即可研究出相關科技。用來解開一些建築和兵種,還有特工的能力等。

每個省份限造一個科研所,每回合每個科研所最多投入200大洋(1.2版本),在1.0版本中最多為100大洋。

2、透過按一下空格鍵,可以切換戰略地圖的三種觀看模式:常速、快速、不看其它國家的行動。

3、部隊的合併與分割與解散:

合併:

拖拽一支部隊到同省份的另一支部隊上。和全軍破敵一樣。但同類單位不能合併。

分割:

雙擊一支部隊,選中一個單位,點選最右上角按鍵。不會解散的。靠左的扳手圖示是全面(這支部隊全部受損單位)維護。

解散:

雙擊一支部隊,選中一個單位,點選右邊像是茶杯的圖示即可解散。(靠上一點的扳手圖示是選中單位的維修)

4、部隊規模有四種:減半、標準、兩倍、三倍。在一開始時選定,在戰鬥時體現。

標準下:步槍兵10人,坦克與反坦克和運兵車是三輛,戰列艦一艘(戰鬥時,不是戰略時的模擬海戰)傘兵5人,突擊隊4人,其餘2人(架、輛等)。

特殊:將軍配備一輛吉普車,始終為一個。

5、自動計算時,步槍兵按一般戰鬥力計算。但損失時按10000計算,其它單位通常為100左右來計算。這也是步兵海戰術實現的基礎。

6、每回合為一週的時間。預計有500多回合,一般用不了這麼常的時間。一次我用德國,最大難度,資源限制等全開,在第29回合時,幹掉了戴高樂和墨索里尼。另外佔領亞平寧半島、巴爾幹半島、土耳其、荷蘭、比利時、波蘭、瑞士、挪威、瑞典、芬蘭、法國全境(不含殖民地)、波羅的海共和國。一舉奠定基礎。

7、飛機系列和坦克系列、火炮系列等是可以升級或是降級的,比如你可以把早期坦克升級成虎王或是鼠式坦克。一是需要相關建築,二是需要費用。你可以保留該單位的經驗。

8、當快攻擊到敵方首都時,敵軍會收縮到首都防守。一旦攻下首都後,敵方士氣劇降,以後自動計算時,特別有利。

分頁符

9、空軍思想:

爭奪制空權、支援地面戰鬥、打擊敵方戰爭潛力(戰略轟炸)。

戰略轟炸可以殺傷部隊,摧毀軍事建築。

10、當交戰雙方有一方沒有陸軍時,進入自動計算,無法人為影響結果。

11、轟炸機除了在戰略地圖上轟炸鄰省敵軍(按一定比例殺傷),還可以進入航母,從海上轟炸沿海省份。戰略轟炸時要耗油的。對於油料不多的國家,沒必要就不出動戰鬥機護航。

12、戰略地圖中,戰鬥機移動是兩步(需要機場);轟炸機和運輸機四步(需要機場),好象一架運輸機只能運輸一個單位的步兵;其他兵種移動是一步(即只能到鄰省或是鄰海)。

13、戰略地圖運輸:飛機進航母,特工進潛艇,步兵進運輸機。

14、在戰略地圖中不能合併戰鬥單位,可以整補(需要相關建築),可以把不要的單位解散。

整補時,只要花錢,就可以在一回合後補滿所有單位,但是在整補同時遭受攻擊,你只能用殘兵抵抗了。回合結束,照樣補滿剩下的戰鬥單位。

15、兵種搭配很重要,我通常編組6個單位:步槍兵一隊,狙擊手一隊,迫擊炮一隊,火炮(榴彈炮)一隊,防空車輛一隊,坦克或是坦克殲擊車一隊。步槍兵維持戰線,狙擊手壓制步兵,迫擊炮用於複雜地形的火力壓制,榴彈炮遠端打擊,防空車大多數時間沒有飛機可打,主要壓制敵軍步兵衝擊,坦克或是坦克殲擊車炮彈速度快,射擊精度高,用來打擊衝過火力網的敵軍裝甲車輛等。我把這個編制稱為標準的強擊群。特殊戰鬥可以加強步兵、狙擊手、榴彈炮。(彈藥、油料不足以支撐長時間戰鬥時,可以加強補給卡車)。為了達到上述組合,用德國時,我通常先研究狙擊,再出裝甲。

16、自動戰鬥時,運輸艦、工兵、醫療兵、運輸車、補給車、運輸機等後勤兵種將不會獲得經驗。

17、戰鬥結束後,一隊中所剩個體數為:所有殘存個體總生命值除以100,有餘數則加一。

每個個體的經驗值是平均分配的,則是總經驗除以殘存個體數。比如剩下5輛虎式坦克,總生命值有360,總經驗800,下一場戰鬥開始時(沒有整補),只有4輛虎式坦克,其中1輛只有60點生命,而經驗值為每輛160(不是200)。

18、整補後,平均經驗值不變。所以一隊哪怕只剩下一個兵(或車輛等),整補後,又有很多同樣經驗值的兵(或車輛等)。在戰略中很容易積攢大量高經驗的部隊。

19、攻擊沿海省份時,如果在敵省海岸線有我方未移動的戰列艦或巡洋艦,可以呼叫艦炮打擊。

20、手動操作在關鍵戰鬥中很重要,自動計算很多時是不利的。有空多練習自選戰鬥,熟悉各個兵種。

21、如果你和電腦同時入侵同一省份,你將有可能先和守軍戰鬥,再做為守方和第三方展開第二場戰鬥,中間得不到補充或是休整。也有其它開戰順序。

22、充分體現以消滅有生力量的理念,所以不重要的省份無需駐軍防守和建設軍事建築,保持持續攻擊即可。

23、可以每隔2~4個省份造一個集結整頓區。以此為跳板重新展開兵力。得益於美國的浮島戰略(不是蛙跳戰術)和傘兵的油漬戰術思想

24、不要總是想著用質量勝過數量。螞蟻多了也能咬死大象。以少勝多的戰例很少,關鍵是如何把兵力集中起來打擊敵方。而且步兵海戰術在自動作戰中很佔便宜。

25、關於國庫的問題,建議用自動稅收。剛攻佔的省份建議稅收調為0後再在自動稅收上打鉤,同時該省至少駐紮4~5支步槍隊(好補充),沒有初級兵營的立刻建造。

26、民眾支援度/民忠(政府威望)

主鍵盤中1是顯示地區概覽,2是顯示各地稅收和政府威望,當稅率過高時政府威望下跌,直到為負,此時稅收為0,記住每回合都要先“2“一下,以免暴動。

藍色省份的民忠為100~200,綠色省份的民忠為0~100,黃色的為—100 ~ —1,紅色為—200 ~ —101。

分頁符

民忠為負值時,省份可能叛亂,駐紮部隊過少時,叛軍將逐出你的部隊,駐紮部隊多了也會受到損傷。我猜測是叛軍和駐防部隊有自動戰鬥。建議剛攻佔的省份至少駐紮4~5支步槍隊。

27、不要的部隊一開始就解散,比如反坦克炮、一些早期坦克、工兵、醫療兵、補給車、運輸車、偵察車、戰鬥機等,甚至機槍隊。改用迫擊炮為壓制火力。用德國就搶佔巴爾幹半島的資源後出榴彈炮(同時研究合成橡膠)。

28、德國開局:解散所有不能在戰場上發揮最大作用的部隊(見上一條),還可以考慮解散東方的所有轟炸機。稅收調為自動,研究合成橡膠(有兩個科技)。後出裝甲。

西邊把比利時荷蘭邊上的坦克、偵察車調到法國邊界。在臨近法國的兩省至少各自部署3隊步槍兵和兩隊迫擊炮。有飛機的那個省份可以適當減少兵力部署,一旦部署完畢,可以考慮解散偵察車和早期坦克。法國主動翻臉就用攻擊它,別忘了帶上飛機。

用手動操作磨死他,以殺傷有生力量為主,同時儲存自己的力量,如果及早從東面調集一隊榴彈炮效果更好。攻下省份,就調整稅收為0,(民忠為負值也不會有稅收),同時撤兵整頓,沒有攻下不要緊,反之是消耗戰。

東邊閃擊波蘭,同時臨近各省出步槍兵,沒有兵營趕緊造再出步兵。推波蘭的同時,兵分兩路,一路掃蕩捷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土耳其、希臘等。

回師後可以考慮與義大利開戰。另一路幹掉波羅的海沿岸的一個小國(波羅的海共和國?),渡海攻擊芬蘭、挪威、瑞典,再渡海回來推掉丹麥。回到西歐再幹掉荷蘭、比利時,從側翼攻擊法國,這時的法國已被消耗了大量戰力,不堪一擊了。再與征戰巴爾幹半島的精銳之師配合,羅馬指日可下。

相關攻略文章

最新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