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潮》公測角色節奏榜 鳴潮強度排名

發佈日期

《鳴潮》中的角色設定和能力各有特色,那麼公測版本有哪些角色值得抽取和培養呢?下面就為大家帶來《鳴潮》公測角色節奏榜,包括按定位劃分的強度排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排行榜更新日期:2024年5月20日(此強度榜資料目前基於最後一次測試,公測後如有變動將會第一時間更新

本作的戰鬥以技能為基礎,每個角色都有不同的玩法、上手難度、特殊技巧和連招,除此之外,角色的陣容搭配也會在戰鬥期間發揮出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將這兩個因素結合到最高水準,角色才能發揮出最佳表現。

角色強度排名

遊民星空

評級說明
關於評級

本文根據角色在深境之塔(下文簡稱深淵)中的戰鬥潛力進行評級。但深境之塔並不是本作中唯一的硬核關卡,還有高難副本全息戰略。不過全息戰略對玩家的操作要求更高,只能提供一次性獎勵,只能由一個單位完成戰鬥,會ban掉特定的角色套裝,並且應對的通常是單一BOSS。基於這些原因,本文最終決定更加偏向於深境之塔來進行評級,如果公測後有其他模式或獎勵的追加,本文會根據新內容更新評級或新增更多評級標準。

除此之外,鳴潮中有許多戰鬥技巧,其中有些技巧可能不太容易使用,但卻能夠大幅提升某些角色的能力,例如協奏作用,當角色造成傷害或透過使用聲骸異能等方式可以積攢協奏值。在協奏值充滿時切換角色,會根據登場共鳴者的屬性觸發對應的協奏作用,並消耗協奏值。這種技巧雖然不適合所有人,但評級會根據角色的最大潛力和最佳配隊來進行,不過本文只會考慮最基礎且相對使用比較頻繁的技巧,一些比較難觸發或很難使用的技能或技巧則不在考慮範圍內。

評級標準

假設所有角色都在最適合的3人陣容中,使用最適用的聲骸套裝和最佳共鳴效率,且為正確主詞條、最高等級最高品質。聲骸副詞條為5條平均數值,所有副詞條中的12項指定為期望副詞條,其它13項為隨機副詞條,也就是說並非完美聲骸。

除非特殊說明,否則所有角色的共鳴鏈預設為0(相當於命座為0),例如漂泊者·衍射的起始共鳴鏈就為6。4星角色評級時的共鳴鏈級別會在公測後提升。

所有角色在評級時預設使用的武器精煉度如下:4星/5星武器為S1、2星/3星武器為S5,選擇其中的最為適合的武器。

所有角色等級預設為最高等級,技能和武器也都為最高等級。

關於定位劃分

本文會將同定位的角色放在一起比較,例如主輸出角色會與其他主輸出角色進行比較(下文簡稱主C),並根據角色表現調整評級,不會評價不同定位的角色,因為評級意義不同。

輸出角色:

輸出角色(下文簡稱主C)的評級重點為是否能擔當隊伍中唯一的傷害輸出,大多數時間都是隊伍中的站場角色,隊伍中的其他成員會提升主C的輸出能力或幫助主C打出更高的傷害。

影響主C評級的因素有:迴圈難度和容錯率、在最適用陣容中能打出的傷害、戰鬥時的操作靈活性和生存能力(是否能輕鬆閃避攻擊,是否會被秒殺)、角色應對所有傷害型別的能力(例如BOSS應對、應對AOE攻擊的能力、抗打斷能力,更偏重BOSS應對)。

混合型角色:

混合型角色簡而言之就是可以為主C提供支援,通常會有實用的協奏作用、能夠提供增傷BUFF或其他增益效果,基本上能在主C打出全部傷害連招之前完成迴圈。混合型角色擁有最多元化的組合,具有最多樣的玩法和不同的能力,大多數都會優先提供協奏作用、共鳴能量,儘量在最短的上場時間內提供更多種多樣或更加強力的增益,以最大限度延長主C的上場時間。

影響混合型角色評級的因素有:迴圈難度和容錯率、在最適用陣容中的表現、陣容通用性、對隊伍表現的影響(能對隊伍提供多少的提升)、戰鬥時的操作靈活性和生存能力(是否能輕鬆閃避攻擊,是否會被秒殺)、在團隊中獲得增益後貢獻的有效傷害量、完成迴圈的上場時間。

輔助角色:

輔助角色必須有能力為團隊提供增益,且無論切換順序,這樣才不會與大多數混合型角色產生衝突,因為混合型角色只會為下一個出場的角色提供增益。輔助角色的目標是在儘可能短的出場時間內提供最大增益、防禦或治療效果,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主C的傷害輸出,同時發揮混合型角色的作用。

影響輔助角色評級的因素有:迴圈難度和容錯率、在最適用陣容中的表現、陣容通用性、對隊伍表現的影響(能對隊伍提供多少的提升)、戰鬥時的操作靈活性和生存能力(是否能輕鬆閃避攻擊,是否會被秒殺)、在團隊中獲得增益後貢獻的有效傷害量、完成迴圈的上場時間。

最新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