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是什麼同時造就了《阿凡達》與暴雪的神話

發佈日期

解析是什麼同時造就了《阿凡達》與暴雪的神話

  如果要問09年哪部電影最火爆,恐怕非近期上映的《阿凡達》莫屬了,逼真的3D特效,氣勢恢弘的戰鬥場面,引爆電影技術革命。上映20天席捲全球10億票房。記得在09年初就感慨這是一個充滿大片的一年。《天使與魔鬼》,《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變形金剛2》,《2012》無一不是從上映之前,就經過了精心的選擇與漫長的等待——從剛放出預告片開始就收集相關資訊,天天掰著手指頭等開映。

  而《阿凡達》卻是一個意外,一個美麗的意外。

解析是什麼同時造就了《阿凡達》與暴雪的神話

解析是什麼同時造就了《阿凡達》與暴雪的神話

  《阿凡達》之所以這樣成功。除了其先進的電影特效技術之外,其故事背景可謂源遠流長,集科幻與魔幻等流行文化之大成。可以說,詹姆斯卡梅隆把國外引以為傲的科幻與魔幻文化幾近完美的結合,加上高超的電影特效技術,為大家奉上了一頓豐盛的視覺盛宴。同樣作為一名玩家,在看過《阿凡達》之後,會和許多朋友一樣,自然而然的會聯想到,昔日遊戲中的影子。在網上也看過有關《阿凡達》涉嫌抄襲《魔獸世界》的說法。更有評論稱電影的劇情幾乎可以看作是《魔獸爭霸3:混亂之治》的翻版,而女主角的造型也與魔獸中暗夜精靈女獵人非常相似。其實《阿凡達》是卡梅隆的心血之作,早在1995年就寫好了故事,靈感來源於他小時候讀過的每一本科幻小說,只是因為3D技術不成熟,所以才耗費了12年之久。但暴雪的《魔獸世界》直至2004年才在北美上線,2005年在中國上線,“抄襲之說”根本無從談起。(由於《阿凡達》正在火爆上映中,該片很可能淪為了“被炒作”工具。)可能會有朋友問了,那為什麼他們之間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雷同之處?答案很顯然。因為無論是《阿凡達》也好,《魔獸世界》也罷,甚至是《星海爭霸》他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都站在巨人的肩上。

解析是什麼同時造就了《阿凡達》與暴雪的神話

  美國本土科幻文學的滋潤

  《辭海》對“科幻”的定義是:“依據科學技術上的新發現、新成就以及在這些基礎上可能達到的預見,用幻想的方式描述人類利用這些新成果完成某些奇蹟的新型文化。”大家都知道美國是個發展歷史並不長久的國家,建立到現在也不過 240多年。這一點在文學方面比較突出,其間儘管誕生了諸如海明威,傑克倫敦,霍桑等名家,但總體來說,美國文學比其他各國文學還是要少那麼一些厚重感,也需有一種文學例外,那就是科幻文學。科幻文學雖然起步時在英法,卻是在美國達到鼎盛的巔峰。世界科幻大師名人堂有3分之2來自美國,世界最高科幻文學獎項雨果獎和星雲獎都是在美國評選。因此我們可以說,像《星海爭霸》《光暈》或者《星際大戰》《星河艦隊》等最優秀的遊戲和電影誕生在美利堅大地上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也只有美國的科幻文化才能孕育出此類純正的科幻血統。

解析是什麼同時造就了《阿凡達》與暴雪的神話

解析是什麼同時造就了《阿凡達》與暴雪的神話

  歐洲魔幻文學的滲透

  魔幻文化是基於幻想產生的,然而其絕非某一作家信手拈來的胡思亂想,而是有一定文化背景基礎的。歐洲的古典魔幻文化,便是緣自古希臘赫拉克利特燃素論哲學的基礎,融合歐洲各種原始宗教與唯心信仰,經吟遊詩人、煉金術士、傳教士、巫醫、音樂家、畫家、哲學家以至宮廷大臣的千百年傳誦演化並在中世紀吸收了天主教文化而達到頂峰的,人類一代代智慧共同的結晶。就如同東方的佛教文化,中國的儒禮文化、道文化,日本的武士文化一樣,是有一定固定章法、規律可遵循的。歐式魔幻是從英國開始發揚光大,並在英國達到頂峰的。這JRR·託爾金的《指環王》和J.K.羅琳的《哈利波特》所創造的不朽傳奇便足以見得。並且英國人是美國早期殖民者中的主流民族,英語也因而成為美國的主流語言。但是,緊隨英國人之後,別的歐洲人也很快便蜂擁而來。被稱作“種族大熔爐”的美國是個典型的移民國家,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移民造就了美國,是移民發展和改變了美國。移民不僅為美國帶來了先進的科學技術與優秀的人才還滲透了國外優秀的文化,其中就包括了歐洲魔幻文學。

解析是什麼同時造就了《阿凡達》與暴雪的神話

解析是什麼同時造就了《阿凡達》與暴雪的神話

  《魔獸世界》裡,人類和矮人體現的是中世紀的歐洲文化,總是在身上掛滿裝飾的牛頭人以及他們的帳篷則酷似非洲草原上那些驍勇善戰的部落,被描述為兇猛殘暴的半人馬其實是以蒙古人和他們的鐵騎為藍本虛構的,而總是碰來碰去的巨魔則是一群瑪雅人。再回過頭來看看,《魔獸世界》《冰風谷》《指環王》《哈利波特》等這些史詩級別的遊戲與電影不難看出,美國是一個喜歡廣納百川融會貫通的國度。

解析是什麼同時造就了《阿凡達》與暴雪的神話

  反思

  因此,筆者覺得與其因此對《魔獸世界》和《阿凡達》有什麼看法,還不如提醒一下國內的遊戲和電影廠商們,反思一下為什麼我們守著遠比美國文化,歐洲文化都要博大精深得多的中華文化寶庫卻做不出一款能在世界打響名號的遊戲,電影作品呢?借用工長君的一段話:“人生一場虛空大夢,韶華白首,不過轉瞬。惟有天道恆在,往復迴圈,不曾更改。遊戲亦是如此,成千上萬的遊戲起起落落。惟擁有世界觀背景的遊戲壽命長存,亦能對玩家與社會做出思想上的些微正面貢獻。遊戲乃人性所軀,不懂得經營、把握與堅持,便是等著他國文化洗腦,年輕一代將不負記取何謂傳統文化,豈不為國人悲哀?”

  不管是《2012》該向《阿凡達》磕頭還是《阿凡達》應該向《魔獸世界》磕頭,其實我們更應該向那些博大精深得文化傳統磕頭。如果沒有這些前人積累下來寶貴的文化財富,也許就沒有現在的《魔獸世界》,也沒有《阿凡達》......

相關攻略文章

最新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