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國無雙6》人物列傳-魏

發佈日期

本來想說說對遊戲本身的感想,可是大家珠玉在前,藐予小子不能贊一辭。這次無雙六最大的亮點是國傳劇情,可惜沒有個人傳,那麼就隨便寫寫我自己對人物的感想吧。

魏傳-我の霸道

夏侯惇-師臣者王,友臣者霸

夏侯元讓在史書中的形象與文學和遊戲中的形象有很大不同,相對來說更為大家所熟悉的夏侯惇,是衝鋒陷陣,拔矢啖睛的猛將;而史書中的夏侯惇,除了掃蕩匪寇,綏靖地方之類小規模戰鬥,打仗對上有名的敵手就沒贏過,倒是尊師、好學、重農、興業,儼然一位內政型人才。而且因為與夏侯淵同營為將,為了區別,軍中叫他盲夏侯,他還很不高興;照了鏡子看到自己的獨眼,更加氣的直接把鏡子飛了。由此可見,要麼他原來是一位美男子因此對自己破相極為惱怒,要麼他也是和張郺一樣的烏茲庫希追求者。

不過有一點沒有區別的是,元讓是曹魏第一親貴重將。三國無雙系列衍生如大蛇、聯合突襲中,和元讓有關的道具中常常見到不臣兩字,這裡不臣並非有不臣之心的意思,而是出自於魏書:時諸將皆受魏官號,惇獨漢官,乃上疏自陳不當不臣之禮。太祖曰:吾聞太上師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貴德之人也,區區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自從曹操進位為公,以十郡為魏國,此時又進位為王,已有始王終帝之象,但還是漢室臣子,與夏侯惇雖有官秩高下之分,但終究份屬同僚。不授夏侯惇魏國官號,也是以示親重,並仿古人師臣者王,友臣者霸的用意。但是夏侯惇最終還是求到了魏官,不像遊戲中,始終親熱的叫著曹操孟德。

中平六年十二月,曹操起兵,夏侯惇列席軍中裨將;延熙元年四月,曹操死後三個月,夏侯惇在魏大將軍任上追隨曹操而去。曹操建成霸業的三十一年,夏侯惇是一個完整的見證者,追思歷史,他可能缺少別人的閃光時刻,但在曹操孤獨的霸道邊上,始終有他的身影。

曹操-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曹老闆的這句話,既成了他罵名的根源之一,也被現在很多人奉為圭臬。從個人角度講,這種極端利己主義為我所不取,但是我曾經看到一個頗有趣的解釋,因此拿來做這段的題引。這個解釋就是,負是揹負的意思,曹操表達的是不計回報,為天下蒼生服務的思想。

毋庸考察原文出處,兩千年前的古人曹操不太可能也不應該被苛求有這種思想,而且曹操多才多藝亦復多欲,不像能摩頂放踵以利天下的人。但是遊戲裡的曹操卻頗有這個意味,曹操以理治國、以術馭人,求的只是一個人人能自展其才的天下,五代裡霸業既成,搴衣而去的結局其實是非常有味道的。而這個結局也是本於曹操唯才是舉的求才思想,在那個士族政治方興未艾的時代潮流下,三國之主雖然都出身庶族,然而孫權直接妥協,江東政治實為門閥制度的濫觴;劉備任用諸葛亮,以法治國,在限制了士族權利的同時實際上也是承認了士族的地位;只有曹操敢於不問當時基本與門閥高低掛鉤的德行如何,以才舉人,無疑是以一己之能獨抗龐大計程車族利益集團。三國志評曹操為超世之傑,所言不虛,曹操的識見和政治主張的確超出了當時那個時代。

可惜曹操的卓識遠見並未得到傳承,甚至沒能堅持下去。在我看來,一心探索治國道路,為天下謀福祉的曹操,在建安十六年立曹丕為副之後就變了。是人之老矣、戒之在得,還是士族的強大壓力已經讓他心力交瘁,已經很難確定原因了。曹操死後曹丕繼王位,陳群立九品官人之法,徹底背叛了曹操的唯才是舉原則,霸道始終是曹操的霸道,而沒能成為魏的霸道。

夏侯淵-虎步關右,白地將軍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裡,並看不出夏侯淵特別善射,日本的秘本三國志我沒看過,不知道koei從98年的曹操傳把夏侯淵設定為弓騎兵開始以來的夏侯淵是弓箭名手這個設定是有什麼根據,還是單純的因為他戰死於另一個弓箭名手黃忠手下,當然黃忠在演義中才是弓箭名手,史書中也找不到什麼痕跡。

史書中的夏侯淵,擅長的是急襲,軍中有諺:典軍校尉夏侯淵,三日五百,六日一千。這個速度僅僅比虎豹騎追劉備於長坂的速度慢一點,考慮到虎豹騎是天下驍銳,百夫長補入只能當普通一兵,夏侯淵所部的急襲速度也是難能可貴的了。曹操也下詔褒獎:虎步關右,所向無前。然而夏侯淵雖勇,也有勇將常犯的毛病,過於任勇,不顧兵機。建安**三年,劉備軍吹響北伐號角,股肱大員除了關羽和諸葛亮留守荊益之外盡在行旅。夏侯淵責在鎮守,率張郺等與劉備軍苦戰連年,援兵未至,漸呈左支右絀之態,終於在建安**四年正月被抓準空檔,遭黃忠擊潰戰死。夏侯淵死後兩個月,曹操自至漢中,無奈劉備軍大勢已成,無力迴天,又兩個月後被迫撤出。

曹操援兵來的如此之慢,也許因為輕敵,也許因為相信夏侯淵,也許因為國內有更重要的事,也許因為年老有疾不樂遠征,都有可能,但是為了引出關羽恐怕是遊戲的誇張。不過事後的策令裡,曹操評價夏侯淵本非能用兵也,軍中呼為白地將軍,下如此的蓋棺論定,無論是為了遮羞還是為了鼓舞自軍士氣,曹操對夏侯淵有愧疚之情也是意料中事吧。

典韋、許褚-仗義每在屠狗輩,青史幾曾書其名

觀別人品評人物的時候,總見有人說趙雲不過保鏢之流,言語中菲薄之意一覽無遺,典許二人乃是正牌保鏢而不用以之流二字加之,則更加不值一提自是不在話下。然而保鏢多矣,二人名垂於青史,列於三國無雙可選人物,足見保鏢和保鏢之間,也是有區別的。

典韋是遊俠出身,獨身從軍;而許褚則是庶族地主,歸曹的時候還帶著一族郎黨。典韋編在戰鬥序列裡,本職並不是曹操的保鏢;許褚倒是歸曹即入宿衛,但是也參與過戰鬥。二人的文化和戰爭藝術水平大概都不怎麼高,但個人戰鬥力肯定都很強,都有先登戰績。無雙世界裡許褚是個胖胖的有點傻,成天惦記著吃的可愛角色,典韋則是相貌兇惡的壯漢。有趣的是這些特徵在史書裡都有記載,腰大十圍——胖,力如虎而痴——傻,好酒食,飲啖兼人——能吃,最後這條能吃實際上是典韋的,但壯漢太能吃會影響身材保持,索性都給許褚了吧。

南朝陳慶之射不穿札馬非所便,殺出了千兵萬馬避白袍的名氣;倭將戶次鑑連身有殘疾不能起立,雷神之武威流傳至今,二人得力於親兵想必多矣,然而史書不傳有力者其名。典韋許褚雖然沒有治國安邦的才能,然而作為保鏢足夠忠誠——職業操守可靠,足夠武勇——職業技能過硬,青史留名可謂幸矣。其實漢承秦制,皇權至上,給皇帝駕車的太僕,給皇帝看門的衛尉,皇帝的管家光祿勳,皇帝的庫管少府就佔了九卿之四,名爵並尊。然而發展起來漸漸名與實爽,九卿之尊當然不可能再親自做這些瑣碎的賤役,於是擔任這些職務的多成了碩儒名流。這些人有可稱道的事蹟還好,倘若沒有,看著不會駕車的太僕,不能格鬥的衛尉也在史書裡留下一筆,只能為那些於無聲處推動著歷史車輪的人發一聲浩嘆。

曹丕、甄姬-魏晉風流自此始,可憐鴛鴦不白頭

看了曹操那段的看官可能會覺得我要貶曹丕了,不過我這人讀史基本上都是挑可喜的地方,可氣的地方自動過濾了。而且曹丕這皇帝在偉大父親的陰影下的確也挺難當的,好的地方可以說是曹操給打的基礎,不好的地方連託辭都難找。無雙裡曹丕是借老婆光登場的,這裡不說歷史大事,扯一扯這對賢伉儷的軼事。

曹丕是個妙人,他能文能武,文名雖不如老爸曹操,老弟曹植,但一部典論足以讓他穩佔中國文學史上一方重鎮的地位,七言燕歌行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首詩。武倒不是上陣搏殺的刀馬嫻熟,而是擊劍射箭,雖不排除對手拍馬屁的可能,總之史書記載已有相當水準。曹丕同樣好玩,飛鷹走馬,彈棋縱酒,觀舞奏樂,曹老闆出門打仗,他留守鄴城,頗有一幫哥們或者說幫閒陪他玩。曹老闆雖然也有點風流氣息,畢竟戎馬倥傯,因此我覺得魏晉風流還是從曹丕開始的。

曹丕和曹植兄弟不和,很多人覺得曹丕狠毒,曹丕還有個哥哥,豐愍王曹昂。曹昂在宛城與曹安民、典韋一起為保護曹操戰死時,曹丕才十歲,而曹昂在**歲被舉為孝廉,死年至少**以上。兩兄弟相差十歲以上,且曹昂一直是嫡妻丁夫人撫養,曹丕他媽武宣皇后卞氏當時不過是個倡家出身的妾,曹丕本來是一點機會都沒有的,因此他和曹昂大概感情就不錯。後來張繡投降,曹丕追念兄王曹昂,建安十二年趁曹操北征烏丸的時候逼死張繡,又在建安**四年借魏諷案幹掉了張繡的兒子張泉,張繡一家就此完蛋——呃,好像還是挺狠毒,不過這也是為了哥哥啊。

曹昂戰死之後,曹丕順理成章的成為世子,權利就大了很多,在他剛還沒到十七歲生日的建安九年八月,曹操攻入袁氏老巢鄴城。隨軍的曹丕出於某種不可告人的動機,去袁紹府中轉悠了一圈,碰上了同樣還沒到當年生日的甄姬,不同的是甄姬當年要過的是**二歲生日。御姐少婦人妻的魅力豈是剛剛脫離正太階段的小男生所能抵擋的,於是曹丕和甄姬順理成章的走到了一起。歷史記載甄姬有三個哥哥,四個姐姐,這三兄四姐名字都一一記錄在案,偏偏甄姬自己叫什麼沒記載,現在說叫甄洛或者甄宓的,那都是從小叔子曹植的yy作品中來的。曹植愛慕甄姬在現代也算是被津津樂道的話題了,無獨有偶,某本黑歷史記載道:曹公之屠鄴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將去。公曰:今年破賊正為奴。雖然老婆被自家人這麼惦記著,曹丕倒也安之若素,直到建安十八年,另一個女人的出現。

這個女人就是郭女王,和甄姬一樣,史書詳盡的記載了郭女王一兄一姐兩弟的名字,卻沒有記載她自己的名,說叫郭嬛的就更不知道是從哪編的了,但是記載了她的字,字女王,不得不說這真是一個相當具有創意和氣魄的字。郭女王比曹丕大三歲,入曹丕東宮的時候已經是**八歲了,雖然不排除曹丕喜歡熟女口味,但是從當時的禮法來說,郭女王入宮的時候地位很可能是侍從女官——就是掃地阿姨之類的,而不會是給曹丕當配偶。但是想也知道,一個叫女王的女人會擁有多麼可怕的心計,在幫助曹丕繼位的同時,她為自己爭到了後位,黃初二年,年僅三十九歲,也許還沒有年老色衰的甄姬被曹丕賜死。死時以發覆面,以糠塞口,這應該是郭女王所特有女性的迷信,怕甄姬冤魂作祟。翌年,郭女王成功登基為後,再五年後曹丕去世。

郭女王最大的失敗大概就是在那個年代身為女人卻沒生下兒子,因此皇帝最終還是得曹丕和甄姬的孩子曹睿來做。曹丕大概真的很愛郭女王,把曹睿交給郭女王撫養,希望能化解兩人的矛盾,這樣還不放心,直到死期將至,無奈之下才把曹睿立為太子。但是甄姬去世的時候曹睿也已經十七歲了,正是當年他爸遇見他媽的年紀,這個年紀已經不是能忘卻仇恨的年紀了。甄姬死後十四年,曹睿逼死郭女王,葬禮一如甄姬故事,成功的為母報仇。

分頁符

張遼-攀龍見明主,壯士當群雄

翻開張遼的履歷表會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張遼本是丁原屬下,何進召諸侯入京的時候他跟著丁原進京,被派回河北去募兵。完成任務回來發現何進已經死在十常侍手裡,於是就帶兵投了董卓——這裡史書省略了丁原也已經被董卓幹掉了這件事。董卓後來被王允呂布設計所殺,張遼又投了呂布——張遼和呂布都是幷州人。仔細一看,這兩起事幹的和呂布簡直如出一轍,最後張遼又棄呂布投了曹操,——無雙裡張文遠卻是如此忠義。

其實這大有道理,所謂人以眾人待我,我以眾人報之,人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之。丁原斃於部下呂布之手,足見並非能厚人之輩,董卓更是連義為父子的呂布都能轉臉要殺,呂布為人輕佻,又和部將的老婆們有說不清的關係,張遼不忠義於他們,亦不為過。張遼一直沒有離呂布別投他處,大概是因為身為董卓餘孽,與關東諸侯勢如水火,恐無處收留。隨著呂布敗於曹操,張遼歸曹之後,大受任用,得盡其能,與袁紹、烏丸、泰山賊寇作戰,不僅有勇,而且有謀。建安十四年天柱山之戰後假節,獲專戮之權為五子之先,更在夏侯淵、曹仁之前。

建安**年,曹操西征張魯,孫權趁機發動十萬大軍包圍合肥城,卻成就了張遼八百破十萬的傳奇。城裡僅有張遼、樂進、李典率領的七千餘兵,兵法雲十則圍之,孫權挾十餘倍兵力,曹操的援軍難期。看似該使用三十六計走為上的時候張遼卻使用了第十八計擒賊擒王,在軍中招募敢死隊,得八百人,第二天清晨突擊,孫權前軍諸部陳武戰死,宋謙徐盛敗走,直殺到孫權本隊營下。張遼呼孫權出陣搏戰,江東三代均好輕身陷陣,孫權武名雖不如父兄但也是便馬善射手格猛獸的主,此刻居然嚇破了膽,驚魂乍定發現張遼兵少才揮兵包圍張遼,張遼目的已達,殺出重圍退回城中。孫權雖然兵力優勢仍然在握,繼續包圍著合肥城,但士氣已奪的情況下難以強攻,十多天後解圍退走,又被張遼追殺,險些被俘。其實仔細查考張遼此戰斬獲,戰果並不如何輝煌,說八百破十萬,似乎過譽;然而此戰過後,江左聞張遼之名喪膽,直到五年後聽說張遼復還合肥,孫權還要致信曹丕問問緣由,則張遼所破的,乃是孫家全軍士氣,又豈止十萬之數。

曹老闆當初敗於宛城,懲於沒有索取人質而又被反叛之故,之後凡領軍將佐的家眷都要作為人質。曹丕稱王,張遼還於合肥,詔令張遼全家隨軍,這是對張遼忠心的最大肯定,誰說忠臣就一定不事二主呢?

賈詡-予既毒士,人莫予毒

曹老闆的謀士,要說德才兼備,自然非荀氏叔侄莫屬,但單從畫策水平來說,賈詡、程昱、郭嘉以及稍晚的劉曄、董昭都可說是一時軒輊。但坐奠中樞,居功至偉的荀彧、深密有智,奇計百出的荀攸、高大魁梧,勇而能斗的程昱和料事多中,英年早逝的郭嘉都沒能轉正,最終賈文和脫穎而出,接替司馬懿成為無雙魏勢力的謀士。

看到很多說法認為賈詡應該是一個低調的人,因此對這次無雙人設頗有不滿,之所以覺得賈詡低調,是因為和其他人善於謀事和謀人不同,賈詡更加優先於謀己。但觀賈詡在張繡麾下時,袁紹派人招納,張繡已有應允之意的情況下賈詡面斥使者,促成張繡降曹,足見賈詡不乏挺身而出的閃亮時刻。曹丕稱帝后,賈詡、程昱尚存,程昱始終跟隨曹操,在曹操丟了兗州的危急時刻有救亡之功;賈詡不僅是降人,而且還有亂黨經歷,然而賈詡能當上三公,程昱卻位止九卿。又如曹丕那段所說,曹昂死於張繡之手,賈詡恐怕脫不了干係,曹丕為兄報仇逼死張繡,能放過賈詡已是稀奇,居然要向賈詡求爭位之計,足見知進退而不單純的低調以求自保,是賈詡的過人之處。

裴松之對賈詡的人品多有質疑,包括賈詡與荀氏叔侄同傳都認為不妥,主要還是因為賈詡建議李傕、郭汜反攻長安,造成關中大亂,百姓喪亡。但是賈詡此策,動機出於自保,在李、郭當道的時候也做了很多好事。雖然沒能捨身取義,然而這種行為應該更貼近於大眾思想,賈詡的其他計策中,也有很多是以犧牲他人為代價的。這種亂世自保之術,帶一分狡獪、帶一分無奈。無雙裡的賈詡身上重疊了太多的身影,性格特徵並不很明顯,也許在將來的無雙中,隨著其他謀士的出場,賈詡會變得更特別。

徐晃、張郺-惜哉時運蹇,聲名遂不成

五子中張遼、張郺、徐晃都是降將,但考諸史書,就會發現張郺雖以巧變為稱,卻敗仗居多,巧變更多的體現在臨敗不亂上;而徐晃出身卻比張遼還要難看:來自於山賊部隊。結果張遼筆頭,張郺居四,徐晃敬陪末座。兩人在演義裡的主要橋段攻街亭、討關羽也因為對手是蜀漢被淡化了,不如張遼在合肥打孫權那般耀眼。結果因為缺乏亮點,在無雙裡的人設也被迫成了求道者:徐晃是武的求道者,張郺是美的求道者,五代司馬懿反亂的許都侵攻戰,這二人就因為求道跟了司馬懿。

在無雙世界裡,初陣真的很重要,今川義元就因為戰國無雙初代猛將傳登場時被設定為蹴鞠人設,直到歷史味濃厚的三代也沒翻過身來,成了唯一的純惡搞劇情者。不過三國無雙的世界裡還好,徐晃成天吼著和我交手吧倒也不妨礙他討關羽,烏茲庫西的張郺一樣也可以在定軍山和街亭戰鬥。但是這種人設能帶來什麼感動恐怕很難,講求劇情震撼力的六代裡,徐晃悲劇的從潼關、樊城讓路,張郺也僅剩了定軍山夏侯淵戰死之後的半關。

同樣的,徐晃、張郺的能力未必比張遼差,但不僅史書排名次於張遼,也沒能像張遼一樣後世配饗於武廟。或許是因為沒有遇到合適的時機,或許是因為沒有遇到合適的對手,或許都是。不得不令人感嘆,三分人事七分天,歷史如此,人生亦是如此。盡人事而安天命,處世會輕鬆一些,多點欣賞少點批評去玩遊戲,得到的樂趣大概也會多一些。

曹仁-拓土未足真名將,安邦方可鎮中流

曹仁在無雙裡,大概是因為守住了軍神關羽的猛攻,博得了鐵壁曹子孝之名。但是在傅玄著作裡,卻記載著曹大司馬之勇,賁育弗加也,張遼其次焉,足見曹仁也是一員鬥將。

在曹操勢力擴充套件到長江流域之後,曹仁大部分時間都在鎮守荊州,荊州天下要衝,也是孫劉所必爭之地。建安十四年曹軍主力從赤壁敗退之後,孫劉聯軍進襲江陵,孫家軍以周瑜為統帥,負責圍城,而劉家軍則派關羽引兵阻援。曹仁就是在這次戰役中,親率數十人衝擊敵軍佇列,救出被圍部將,擊傷周瑜,但最終因為整體形勢不利,被迫放棄江陵撤退。十年後,在樊城的曹仁再次遭到包圍,圍城的是關羽荊州軍團,城外駐軍和首批援軍皆被關羽發動水攻殲滅,城中幾被水沒,糧盡援絕。魏軍之前在漢中大敗,西線主將夏侯淵戰死,曹仁這次如果棄城而走,極可能引發全軍士氣崩潰,並招致孫權從東線進攻。戰爭的天平傾斜,有時就只在一線之間,曹仁挺到了孫權被策反和後續援軍,一代名將關羽隕命,劉備的興復大業從此成為泡影。

可是這代無雙,曹仁的戲份被夏侯惇拿去了,不知是因為無雙世界中夏侯惇和關羽的宿怨,還是因為無雙裡曹仁反戰的設定不適合激昂澎湃的劇情。有時讀史讀到慷慨處,也頗有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衝動,但冷靜下來想想,我這樣的庸懦書生,生活在和平時代,實是幸事,大部分人亦作如此想吧。

蔡文姬-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文姬在無雙裡的女性是個很特別的存在,她是唯一名字都有記載的:名琰字文姬,名士蔡邕之女。然而在目前的無雙劇情裡,她還是一個穿越者。她個人列傳裡有與袁紹的戰鬥,按她興平中被擄,在胡十二年歸漢,則歸漢時在曹操徵烏丸前,其時袁氏早滅。也許後來與匈奴的劇情還要借重她,但現在史實沒什麼可說的,仿甄姬的例子,有女性的段落就扯一點別的吧。

文姬歸漢後,嫁給了董祀,曹老闆向來不拒人妻,卻沒有納文姬為己有,足見文姬本身不願高攀,曹操也足夠尊重舊識蔡邕。但是曹老闆是一代大騷人,在名作短歌行中寫下了對文姬的思慕: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老闆和蔡邕的友誼,已經是**多年前的事了。曹老闆當時還是風發少年,文姬還是豆蔻少女,追想起當時的日子,難免發出時光流轉的感慨。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三十三天離恨天最高,四百四病相思病最苦。曹老闆雖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卻依然難以獲得文姬芳心,只能用酒精來麻醉自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前句出自詩經鄭風子衿,所謂鄭風淫,原詩也正是描寫男女相思之事的。本來的後半句是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乃是女子之辭的抱怨:我不去找你,你也不來個信。曹老闆一代英雄,換別人早就霸王硬上弓了,因為是才女文姬,所以只能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這句純引自詩經小雅鹿鳴,本來是宴客之曲。文姬歸來,曹老闆以賓客禮接待了她,詩中後文有琴瑟等辭,曹老闆暗示希望能由賓客進而琴瑟和好的意圖。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曹老闆感嘆文姬就好像天上明月,卻始終不能捧在手裡,君不見無雙裡文姬頭飾正是一彎明月嗎?可遠觀而不可褻玩,曹老闆只能又一次感嘆相思病之不能根治了。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文姬遠遠的從匈奴歸來,卻只是和曹老闆見了一面而已。曹老闆僅僅傾訴一下別情卻沒有進一步舉動,那全是念在蔡邕的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曹老闆又一次感嘆文姬如月,其他女子在文姬的光輝下好像失去了蹤影。文姬如同烏鵲南來,雖然見了一面,卻最終沒有依託在他這棵大樹上。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文姬沒有嫁給曹操的最終原因,可能是曹老闆後宮已經足夠充實的緣故,曹老闆當然是覺得山不厭高,海不厭深的。但文姬不允之下,也只能自我解嘲,吃到嘴的肉又吐出來,那是周公一樣的德行,會天下歸心的,情場失意,戰場得意吧。

相關攻略文章

最新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