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14》河流地理科普 全河流地理資料一覽

發佈日期

《三國志14》有不少河流,除了我們熟知的長江黃河,這兩條河的眾多支流也有不少故事,下面請看玩家“ch10145”分享的《三國志14》河流地理科普,希望能為各位玩家帶來一些幫助。

遊民星空

上圖中呈“幾”字型的當然就是黃河了。

黃河-幹流

遊民星空

從下游往上說起。上圖的黃河下游東流入海,以北就是習稱的官渡之戰前袁紹雄踞的“河北”。又習稱袁紹雄踞青、冀、幽、並四州。具體說,在東漢時期,冀州為圖中鄴、南皮、清河、廮陶、常山、中山、高陽所在範圍;幷州為太行山以西(即今山西省)除平陽、安邑、野王(分隸由中央直屬的河東郡、河內郡),北至雁門的範圍;冀、幷州以北,圖中公孫瓚所踞薊、北平,及遼東為幽州所在範圍;青州為泰山山脈以北含膠東(圖中孔融所踞範圍),外加平原郡;平原郡在青州最西,地跨黃河兩岸。

東漢三國時期所謂“河南”,並非泛指黃河以南,而是專指黃河以南洛陽周邊一小片平原地區。

遊民星空

當時黃河下游有兩個重要的南北往來渡口:白馬渡(在圖中白馬所在地河段)、延津渡,都與官渡之戰有關。官渡之戰前期,袁紹重兵集於黎陽將渡河,遣顏良等人為先鋒於白馬渡河攻擊曹操的東郡(郡治即在圖中濮陽城),東郡太守劉延迎戰不利。曹操率軍從官渡大營出發,採用奔襲戰術攻其不備,解白馬之圍,是役中關羽斬殺顏良。袁軍前鋒受挫,立即自延津渡河包抄曹軍,兩軍再戰延津,曹軍又捷,斬殺文丑(史書沒有由關羽所部斬文丑的記錄)。

白馬、延津兩次大捷之後,曹操退守官渡與袁紹相持。這裡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麼曹操放棄官渡以北的地區,退後作戰?原因在於曹操雖兵精於袁紹,但兵相對少且糧草有限;特別是糧草問題,實際上經過長期相持於官渡後,曹軍糧草幾乎達到難以為繼的地步。在戰爭中,軍用、糧草少的一方應縮短自己的補給線以利後方不斷補充(曹操的補給後方在其主根據地許昌);在縮短己方補給線的同時,使對方補給線延長,以造成對方補給路途上的更大耗費和可能的補給不及時。歷史上的官渡之戰,袁紹之敗的關鍵點正在於其補給線上;曹軍成功奇襲袁軍後方的補給站烏巢,造成袁軍迅速崩潰。

遊戲地圖中有一個不確切處:陳留城位於官渡的東北方向,似乎來自延津的袁軍應先取陳留城,再戰官渡。實際上陳留城在官渡偏東南的側後。在官渡和陳留城以北,有一條自西而東的古運河鴻溝(遊戲圖中沒有表示);官渡之名,即得之於此運河的渡口,因此與其說曹操於官渡拒守,也可以說憑鴻溝拒守。

下面看到黃河中游的拐彎處。

遊民星空

拐彎之前黃河自北向南流,相應的兩岸鄰近地區就俗稱河東、河西,俗語“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亦得於此實際地理。拐彎後的黃河與南邊的華山山脈相夾,形成一個河山間的狹長走廊地帶(今河南三門峽市),其西部有一處險峻隘口,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就是圖中的潼關。

三國史中有曹操和馬超的潼關之戰。其時馬超諸軍踞長安反叛曹操,隨之進佔潼關迎戰前來的曹軍。馬超諸軍兵強擅戰,曹操強攻潼關必有大損失,於是曹操採取的戰略是:大軍在潼關與馬超相持,吸引其注意力;暗中派徐晃、朱靈率小股部隊北渡、西渡黃河,繞過潼關潛入河西;待徐、朱在河西扎穩營盤後,曹操再率大軍依次北渡、西渡入河西。這樣,曹軍就繞到了馬超軍的側後方,馬超軍再守潼關已無意義,不得不退出潼關天險,改為與曹軍夾渭水對戰。其後,瞭解三國史的朋友應該知道,曹操用賈詡的離間計使馬超諸軍間不和加劇,而後一戰而定。

下面看到黃河上游。

遊民星空

黃河出於今青海省,但是遊戲地圖中沒有體現青海地理。上圖中的安定至武威間皆為今甘肅省境內(為魏國的雍州),安定郡為今甘肅省最東邊的慶陽市,武威郡為今甘肅省中部的武威市;上圖中的金城郡所在即今甘肅省會蘭州市,現今的黃河正穿蘭州市而過。黃河穿過甘肅,即北上寧夏自治區。

《三國志14》精華文章推薦
官方說明書 武將詳細資訊一覽 全戰法效果資料表 陣形效果說明
全個性介紹 全事件觸發條件 全方位細節技巧講解 內政系統作用分析
190劇本曹操戰報 五個性神將盤點 後期計略推薦 卡頓問題解決方法

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三國志14專區

文章內容導航

相關攻略文章

最新攻略